责编:陈凯欣
2025-04-25
近日,全省水利高质量发展经验交流会在枣庄市成功举办。会议期间,与会代表实地考察了翼云湖、岩马湖等区域的生态治理项目,深入了解当地在水资源管理与生态保护方面的创新实践,并参观了山亭区生态资源交易平台。
山东作为水资源大省,近年来通过深化河湖长制改革,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,水域生态面貌显著改善。如何将优质的生态环境转化为经济发展新动能?我省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"生态+经济"融合发展之路:在全国率先构建效益河湖评价体系,设立涵盖生态、社会、经济三个维度的32项考核指标。各地结合实际情况,形成了农业产品开发、滨水产业培育、多业态融合等多种转化模式。
截至目前,已在全省建成65个示范项目区,沿岸建设各类休闲公园226处、便民亲水平台484个,带动相关产业项目落地510个,惠及周边群众630多万人。这些成果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,更创造出显著的经济效益。
效益河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,涉及规划、管理、技术等多个方面。今年我省将重点推进以下工作:完善协调机制,健全评价体系,创新转化路径,推动特色产业与水域生态协同发展;探索建立"生态资产权益抵押+项目融资"模式,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和开发,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