责编:陈凯欣
2025-04-23
当前,山东省的小麦已逐步迈入拔节期,这一阶段既是作物生长模式转换的重要节点,也是决定小麦穗数的关键时期。为应对今年小麦的生长情况,省农业农村部门近期发布了《2025年全省小麦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》,强调后续田间管理应以科学调配肥料水分、精准防治病虫害、有效减少灾害损失为核心策略,实施分类指导,落实关键技术,努力实现穗数稳定、粒数增加和粒重提升的目标。
根据管理意见,各类麦田均需在拔节期进行追肥浇水。具体而言,生长较弱的麦田应提前至拔节初期开展肥水管理;长势正常的麦田则应在拔节中期实施追肥浇水;而对于生长过于茂盛的麦田,则建议在拔节后期进行相应的肥水作业。进入抽穗扬花期后,对于土壤湿度不足的地块,应及时灌溉以促进穗分化,从而增加穗粒数。在灌浆期,可结合病虫害防治工作,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叶面肥,增强植株的抗逆能力,进而提高粒重。需要注意的是,在水分管理上应当适量,避免大水漫灌以防造成根系早衰或引发倒伏现象。
值得注意的是,小麦拔节后其耐寒性显著降低,若遭遇"倒春寒"或晚霜冻害,将严重影响小麦的抽穗进程和穗粒数。为此,在此类低温天气来临前,应提前进行小范围灌溉,通过增加田间湿度来减轻冻害影响。同时,如果在扬花灌浆期间遇到"干热风",可能会导致小麦失去水分平衡,进而影响其生理机能并降低千粒重。针对这种情况,需加强气象监测,在"干热风"到来前结合"一喷三防"作业,及时进行叶面施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喷施,以此提高田间湿度、降低冠层温度,有效抵御不利天气的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