责编:陈凯欣
2025-05-13
近年来,工装产业正从传统的耐用需求转向更智能化、专业化的方向发展,逐渐成为帮助工作者更好适应工作环境的"智能伙伴"。在威海举办的山东省工装产业发展联盟成立仪式上,相关负责人展示了新款市政环卫服装。这款服装不仅保留了传统的反光条设计,在关节部位还采用了先进的智能温控纤维技术,通过热敏聚合物和形状记忆材料实时调节穿着体验。
目前,我国工装市场估值已达到6000亿元至8000亿元的规模,并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培育出3到5家千亿级企业。通过持续创新和数字化转型,国内头部企业正在引领行业走向智能化、高端化的发展道路。
今年1-2月,我省纺织服装产业开局表现亮眼:营业收入464.37亿元,同比增长3.5%,高于全国平均水平;利润总额达到11.02亿元,同比增长39.7%。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,全省规模以上纺织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已超过90%,个性化定制和小批量快速反应生产模式正成为行业的新常态。
在智能制造领域,魏桥纺织的绿色智能化车间已成为行业标杆。通过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,该公司成功实现了织材产线的高自动化率作业。机织示范线上部署了14类机器人,综合自动化率达到93.5%,能够完成复杂织材对象的操作任务,并实现跨工序的智能管控。
即发集团近年来新产品产值率始终保持在50%以上,今年新建成纺织先进技术概念验证中心,进一步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。企业通过"衣链云"采购贸易平台,已整合200余家上下游配套企业和近1000家供应商,形成了集中采购、协同制造和贸易运营的新优势。
三阳服装科技集团近年来加大研发投入,在数字时尚文化创意领域投资6亿元,将AI互动、3D设计、智能生产、个性定制等新兴业态融为一体。企业正在积极拓展东南亚、非洲市场,并计划在欧洲、南美和日本等地开拓新业务。
尽管我省在纺织服装产业链的生产制造环节具有显著优势,但创意设计和品牌营销能力仍相对薄弱。为此,行业重点推进智能技术与设计研发、生产制造、供应链管理等全链条深度融合,努力补齐短板并培育了一批全国知名的终端消费品牌。
未来,我省将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,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的优势地位,推动其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。